常州,长三角几何中心的活力之城,正以 “万亿 GDP 俱乐部” 成员的姿态重塑产业格局。她南接无锡、北邻镇江,沪宁城际高铁 25 分钟直达上海,京杭运河三级航道年货运量超 1.2 亿吨,常州奔牛国际机场开通至东京、曼谷等 20 条国际航线,构筑起 “公铁水空” 立体交通网。2024 年 GDP 达 10520 亿元,增长 6.5%,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 38.7%,居全省首位。
作为 “国家创新型城市”,常州集聚 11 家独角兽企业,其中中简科技的碳纤维材料应用于歼 – 20 战机,星宇股份的汽车灯具配套宝马、奔驰全球工厂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涵盖理想、比亚迪等整车企业及贝特瑞、当升科技等核心部件厂商,形成 “研发 – 生产 – 回收” 闭环。生态治理成效显著:长江常州段水质提升至 Ⅱ 类,宋剑湖湿地成为候鸟栖息地,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43.2%,获评 “国际花园城市”。
夜幕下的钟楼新城,万兆光纤与古运河的月光共舞;滨江经开区的氢能产业园里,科研团队正测试氢燃料电池客车。这里既有孟河医派的非遗传承,也有横林地板的全球市场份额;既有淹城春秋乐园的沉浸式演出,也有常州科教城的 3000 家科创企业。从 “苏南模式” 发源地到 “新能源之都”,常州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,书写着 “运河明珠・创新枢纽” 的时代答卷。